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
| ||||
今年以来,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司法局扶贫工作部署,立足本职,精准发力,以“法”为中心,以“援”为手段,以“暖”为目标,扎实开展法律援助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切实做好经济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田,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近日,市法律援助中心被授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线上线下齐抓,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线上依托市“12348”热线平台积极打造“温情法援”服务品牌,面向全市公开招募驻场律师事务所和驻场律师,有效提升了热线平台规范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解答来电咨询14964人次。线下在稳步加强国家级开发区法律援助机构和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大厅)建设的同时,不断推动法律援助向部门拓展、向基层延伸,方便困难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242件,为当事人节省法律服务费用49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 二、聚焦便民利民,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 将法律援助纳入市扶贫办印发的《到户帮扶工作手册》,更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申请法律援助一律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畅通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于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农民工,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审查,经济困难标准按照城乡居民上年度最低生活保障的两倍执行,使更多经济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服务。 三、加强扶贫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 在今年“10.17”扶贫日来临之际,市法律援助中心向群众发送内容为“精准扶贫,法律援助在行动。法律援助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法律咨询请拨打电话12348”的短信,组织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以“精准扶贫·法援同行”为主题,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扶贫日”法律援助宣传活动,面对面为贫困户答疑解惑,重点宣传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流程和途径,以及与贫困户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健全监管机制,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 对案件办理质量采取“内部审核+外部评审”形式,加强对案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把承办人员入口,综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业务能力、执业年限等因素遴选律师,成立了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律师库、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律师团。强化庭审环节监督,开展“推门庭”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案件庭审旁听活动。定期组织专家律师开展案件质量同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案件补贴发放、承办律师库人员调整的重要依据,对评分不合格的律师,不再指派法律援助案件。针对已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对受援人进行电话回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