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日报》:到2025年,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100% | ||||
| ||||
11月15日,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威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明确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届时,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100%,这也是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规划》首次提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优化升级。根据《规划》,我市将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归并整合,并按照统一标准提供“7×24小时”服务。拓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同时,我市还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确保法律咨询、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事项100%实现。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优化升级后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将向基层延伸,通过热线、平台的有效衔接,最终达到群众的法律诉求能够随时办、随地办、随身办。 为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规划》聚焦“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城市国际化战略、海洋强市战略及重点产业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强化要素融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利共享、高端法律服务有效提供。统筹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集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合作交流、法治文化教育培训、智慧法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创新聚集区。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规划》,鼓励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健全服务企业“十百千”工程长效机制,增强“法律进企业”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加强仲裁、调解等法律及社会服务资源统筹,探索打造商事争议解决平台,加强企业和商会调解工作。 根据《规划》,我市还将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进实施乡村(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