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动态
我市推进行专调解经验做法入选全省首批司法行政改革典型案例
文章来源:威海市司法局发布日期:2023-03-14 17:21访问次数:字号:[ ]


近日,在省司法厅召开的全省司法行政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我市坚持“三个创新”、推动行业专业调解提档升级的经验做法入选全省首批司法行政改革10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市司法局聚焦高效化解行业领域矛盾纠纷,着力推进制度、方法和机制创新,打造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威海样板”,有力推动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提挡升级,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制度创新抓规范。出台了全省首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办法,通过狠抓落实、强化管理,全力推动行业专业调解工作规范发展。明确了责任主体。建立了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履行、设立单位日常管理、调解组织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将全市169个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全部纳入了管理范围,改变了以往管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晰的状况,有效解决了调解工作“谁来管”的问题。强化了管理措施。由设立单位直接负责,通过加强调度检查、投诉处理、违规惩戒、绩效评价等方式,使管理制度“长出了牙齿”,改变了以往管理措施不硬、一些调解组织“散、乱、差”的状况,有效解决了调解组织“怎么管”的问题。规范了运行机制。以规范运作为抓手,从名称、人员组成、任期、场所设置等方面对所有调解组织进行了全面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强化了力量配备,普遍达到了3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的配备要求,调解队伍的专业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规范了调解程序和文书格式,从受理纠纷、调解前准备、实施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和回访,从调解文书制作到卷宗整理归档,都有了一套明确的程序和标准,改变了以往工作随意、标准不高的状况,有效解决了“管不好”的问题。

二是方法创新求实效。创新推行了“四平四说”调解工作法,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平和的心态把事说清。针对各方当事人陈述事实时情绪激动、争执不下等情况,要求调解员通过耐心说服疏导,及时缓和当事人情绪。建立调解事项调查机制,查清纠纷事实,找准争议焦点,为有理有据开展后续工作打好基础。以平实的语言把法说明。加强培训,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引导调解员善于用法,根据查证的事实,依法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引导调解员善于讲法,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说明法律和政策规定。以平等的人格把理说透。要求调解员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当事人,善做“倾听者”,为以理服人做好铺垫。建立调解事项分析评价机制,对各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达成和解。以平易的方式把情说近。倡导“温情调解”服务理念,根据纠纷特点和当事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劝解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

三是机制创新聚合力。以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调解服务为目标,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多调对接促联动。与法院、仲裁委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医疗、交通事故、知识产权、金融等8个行业领域纠纷的诉调对接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诉裁调三位一体商事纠纷快速解决机制;与公安机关建立警调联动机制,促进人民调解与交通事故、治安管理行政调解的有机衔接;与信访部门建立访调对接机制,积极参与化解涉信访矛盾纠纷。汇聚人才强支撑。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吸纳各行各业专业人才担任调解员,进一步优化了调解员队伍结构。全市共选聘1391名具有相关行业、专业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知识人员担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调解员。“一站式”解纷提质效。市县镇三级全部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各级中心,进一步优化调解工作流程,实现了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通过推进三个创新,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拓展,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调解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全市已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69个,涉及26个行业领域,其中市级11个、县级158个,道路交通事故、医疗、劳动争议、消费、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物业、海洋渔业、信访和企业信用等行业领域调解组织实现了全域覆盖。2022年调处纠纷98000多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