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法治威海这十年|威海市司法局:“党建+十百千工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
| ||||
编者按: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威海市司法局走过栉风沐雨十年路,硕果累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市司法局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实现全民法治素养大提升、大飞跃。为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市司法局取得的成绩、探索的经验和发展成果,大力宣传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新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壮丽篇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威海市司法局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设“法治威海这十年”专题,用文字记录法治威海这十年来的瞩目发展成就。 威海市司法局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以企业法治需求为导向,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实施了服务企业的“十百千工程”,打出一套“法链融合”组合拳,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服务企业“新引擎” 走进文登区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和依法治理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到文登区司法局深入走访调研,指导推进“十百千工程”暨“百所进千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威海市司法局坚持将党的建设贯穿于队伍建设之中,注重发挥整体力量、团队精神,围绕威海市10条产业链,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100多家法律服务机构,团队化、常态化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靶向服务。 同时,威海市司法局不断健全“党建+业务”工作体系,构建起了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并着力强化法律服务工作者特别是律师在服务企业中的作用,通过实施“1134”律师党建提升工程、开展“亮身份、亮态度、亮成绩”的“三亮”主题活动,努力擦亮“法润威海、律师护航”党建品牌,锤炼一支讲政治、懂业务、敢担当、善服务的法治工作队伍。 开启服务企业“新模式” “我们企业发展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以前需要花钱请律师来解决,现在威海市司法局主动上门服务,还帮助我们解决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威海紫光科技有限公司法务总监黄呈祥告诉记者。 据了解,威海市司法局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带动,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成立了7个服务工作组,带领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实地大走访、信息大交流、法律大体检、政策大推送。 目前,已走访企业1300多家,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惠企政策汇编1万多册,提供线上咨询服务5600余次,为企业解决税收、金融、土地、涉法涉诉等方面问题2000多个。 书写服务企业“新答卷” “行政执法应以服务市场主体规范和健康发展为目的,不应当仅是冰冷的责罚,还应当有温暖的感化。”威海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要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指导的作用,对行政处罚持审慎态度,倡导服务型执法。 近年来,威海市司法局坚持党建赋能,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造了一批走在前的“威海经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创新推行了以信用和风险等级为依据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今年上半年涉企检查同比减少12.6%,问题发现率提升9.8%;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管理,推行了“四平四说”调解工作法,助力平安企业、和谐企业建设;首创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建立了涉企文件快速审查绿色通道,目前已审查涉及公平竞争的文件58件,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实施“党建+十百千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党建对推动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法治新动力,营造了更优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并获评全省政法系统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市直机关党建创新成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