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动态
威海一案例入选司法部发布5件“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典型案例!
文章来源:威海市司法局发布日期:2025-11-04 14:14访问次数:字号:[ ]


2024年4月,司法部联合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在全国组织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行动开展一年多来,各地涌现出诸多好经验、好做法。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地持续深化“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行动,进一步做实做优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10月29日,司法部发布5件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李某房屋租赁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成功上榜。


典型案例目录

图片

1.江苏省某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陈某某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

2.浙江省某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吴某赡养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

3.山东省某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李某房屋租赁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

4.江苏省某公证处为老年人王某提供监护、遗嘱等综合性家事公证服务案

5.广东省某公证处为老年人周某办理委托公证提供上门服务案


图片

威海案例

山东省某法律援助中心对老年人李某房屋租赁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

七十多岁的李某系肢体二级残疾人,常年患病、医疗负担沉重。为缓解经济压力,他将名下房屋口头出租给于某个人居住,然而于某在租住期间始终未支付租金,李某多次催讨,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推脱,催收无果。

李某通过微信与于某对账,于某书面确认共拖欠租金12400元,并表示暂时在外地,想继续租用,待返回后一并结清。此后,于某失联,既不支付租金,也未腾退房屋,李某多次催告均无回应。租金无法收回,医疗费用又迫在眉睫,李某焦虑不已。

在家人陪同下,李某来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见李某为老年人,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认为李某属于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老年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当即选派经验丰富的律师承办此案。

承办律师接受指派后,第一时间与李某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案情,耐心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房屋租赁的法律规定,梳理微信对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并连夜撰写起诉状,向法院提交立案材料。

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律师积极争取调解,多次联系于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释法:租赁期六个月以上应签订书面合同,未签订且无法确定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拖欠租金,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经承办律师反复沟通,于某最终履行义务,通过微信将租金全额支付给李某,并委托朋友协助完成房屋腾退交接。李某随后向法院申请撤诉,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本案是一起维护老年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法律援助中心为受援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支持。承办律师充分考虑老年残疾人身体虚弱、不便长期诉讼的实际情况,摒弃“为诉而诉”的思路,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多次与承租人耐心协商,精准释法说理,最终通过非诉讼调解方式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实现纠纷快速化解,既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法律援助“惠民生、暖民心”的价值追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