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全省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 ||||
| ||||
近日,省司法厅召开了全省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全省“枫桥经验”纪念大会和全国调解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调解、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和安置帮教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下步任务措施,推进新时代促进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市调解工作经验做法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威海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解工作放在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建设的大局中来谋划,全力推动调解工作不断取得新提升、新跨越,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工作机制,在做优行业专业调解上抓统筹、强推进。一是创新行专调解全链条管理机制。出台了全省首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办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履行、设立单位日常管理、调解组织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由设立单位直接负责,对违反工作纪律、绩效评价不合格的调解组织予以责令改正、重组直至撤销。对172个行专调委会组织队伍建设、调解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规范,压实了责任,规范了管理,有效解决了调解工作“谁来管”“怎么管”“管不好”的问题。2022年以来全市行业专业调委会调处纠纷2.2万多件,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调解扩容提质。聚焦服务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设立了中国贸促会威海调解中心,高标准打造了全市首家专业国际商事调解机构,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成功调解3件涉外商事纠纷。聚焦服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设立了威海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县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人民调解与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对接机制,2022年以来调解知识产权纠纷370件。聚焦预防化解金融纠纷,市级设立了金融纠纷、保险纠纷和证券期货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级全部设立了地方金融监管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2年以来调解金融纠纷1600多件,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三是探索市场化专业商事调解新路径。按照法律服务机构发起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司法行政部门业务监管,积极稳妥发展市场化专业商事调解组织的思路,指导设立了威海市酬和商事调解中心等5家专业商事调解机构,指导制定了调解规则、调解员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办法,逐步探索为市场主体提供专业的商事纠纷调解服务,目前已调解纠纷600多件。 二、优化方式方法,在提升调解能力上出新招、趟新路。一是推行“四平四说”调解工作法。引导调解员以平和的心态把事说清、以平实的语言把法说明、以平等的人格把理说透、以平易的方式把情说近,帮助当事人化解纷争、消除隔阂,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2022年以来全市调解组织化解各类纠纷4.9万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5%。特别是在破解群众不动产办证难题、化解经济适用住房费用补缴纠纷、处理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中,调解组织通过说事说法说理说情柔性化解纠纷,既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又赢得了群众口碑。二是推行“调解+信用”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调解+信用”模式,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改革创新事项,着力推动落实。将信用手段植入调解全过程,通过信用提示、信用警示、信用公示、信用惩戒“四步工作法”,对主动履行调解协议的给予信用加分,对拒不履行协议的进行信用扣分直至依法实施联合惩戒,有效提高了调解成功率和调解协议履行率。目前全市实现了县级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累计调处涉企纠纷1100多件,涉案金额7.8亿元。三是推行“调解+志愿者”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志愿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途径方式,打造了以文登区“小蚂蚁”志愿服务组织为代表的“调解+志愿者”品牌。“小蚂蚁”志愿服务组织现已发展到200多人,下设调解、普法、国学、心理、“360行”技工等5个专业分队,汇聚群众智慧力量调处各类纠纷500多件,并通过调解感化了一大批纠纷当事人加入到调解队伍,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 三、回应群众需求,在推进调解便捷化上办实事、谋实效。一是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市县镇三级全部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县级调解中心入驻职能部门9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43个、社会组织186个,镇级调解中心入驻工作力量516个,两级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184名,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做实诉调、检调、警调、访调对接,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让群众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二是创新推行“园区式”解纷模式。在经区“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设立了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贸区法庭、检察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威海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庭、涉外商事调解中心于一体的法治服务区,构建了“多中心融合、多渠道化解、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为园区400多家企业提供了全闭环纠纷调解和全链条法律服务。目前全市已在各开发区打造了4个“园区式”法律服务中心,把调解服务送到了企业家门口,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海上枫桥工作法”。立足海洋大市、涉海涉渔纠纷多发的实际,市级设立了海事海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级全部设立了海洋渔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2022年以来调处涉海涉渔纠纷1000多件。荣成市组织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三官三师”进渔港,常态化开展涉海涉渔法律服务和纠纷化解,使调解工作走进了渔船码头,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环翠区孙家疃街道“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下一步,威海市司法局将认真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持续推动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周期、集约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为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建设贡献调解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